通州區總工會緊密結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著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強化綠色生產意識,拓展工會幫扶服務,探索開放式工會工作模式,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工會積極作用。
一、踐行創新理念,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入活力。創新技能比武機制,暢通“培訓、練兵、競賽、晉級”四位一體的競賽通道,深入推廣勞動競賽形式,由鎮級總工會牽頭開展大面積技能比武,形成每個鄉鎮至少舉辦一場特色產品項目比賽的“一鎮一品一賽”新局面。建設創新型人才隊伍,在全區開展“創新型職工”評選活動,通過優化人才、技術、知識、信息等高級要素實現創新驅動。開展勞模精神進企業、進校園、進機關、進社區、進鄉村“五進”活動,不斷完善全區勞模先進管理體系,持續展開“勞模創新工作室”建設,通過宣傳勞模精神,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精神動力和創新人才。
二、踐行協調理念,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氛圍。在全區企業中持續推廣勞資雙方懇談會形式的“三談三增”活動,保證規模以上企業活動開展率達100%,約談一線職工代表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把企業安全生產、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共謀企業未來發展作為重點內容。繼續鞏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三級共創”活動成效,打造黨政高度重視、工會主動作為、企業積極配合、職工熱情參與、勞資雙方互利共贏的創建格局,命名全區首批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三級共創”示范工會,把“三級共創”活動作為推進企業協商民主、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抓手,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良好環境。強化工會普法宣傳,組織勞動法律宣傳進企業、進車間活動,為“七五普法”開好頭、起好步。完善和強化工會法律援助中心功能,有機整合信訪、監督、調解、援助等各種維權資源和手段,為職工提供一站式服務,用法律武器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駕護航。
三、踐行綠色理念,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謀局未來。組織“綠化家園”行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產業,組織開展區總工會機關干部進企業宣傳“低碳生活、綠色發展”活動,就安全生產和排放結構問題展開調查。組織全區職工群眾特別是新入會的農民工投入“藍綠行動”,引領百萬職工和農民工積極參與綠化造林,在通州綠色生態建設中彰顯工會作為。推進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片區服務站建設,擴大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隊伍。強化安全生產檢查,在職工中廣泛開展安全生產宣傳培訓,吸引職工主動參與“安康杯”競賽活動中來,提高職工的工作安全系數,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四、踐行開放理念,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助力。推進工會開放式服務,試點建立區、鎮、企業多位一體職工服務中心,最大限度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工會工作中來,使兩級職工服務中心真正“建起來、轉起來、活起來”。堅持工會工作“走出去”,主動服務,上門指導,規范企業職工服務站建設,積極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設服務幫扶窗口,實現面向職工的“零距離”服務,不斷完善我區工會“全面覆蓋、分級負責、上下聯動”的工作體系和救助、維權、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搭建網上聯絡平臺,充分利用QQ群、微信平臺及時宣傳工會信息動態、技能培訓、就業援助、文化活動等內容,打造職工交流互動、溝通信息、組織參與活動的開放式平臺,以開放理念為引領,集合工會力量參與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來。
五、踐行共享理念,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普惠職工。推動工會幫扶工作精準化,根據高學歷職工、新生代農民工等職工群體的不同需求特點,將物質幫扶和技能培訓相結合,以職工學校為依托做好實用技能培訓工作,不斷完善職工幫扶“四助一中心”模式,精準實施“雙百圓夢”工程。建立職工心理咨詢服務中心,特邀專業心理咨詢專家為職工定期開展心理輔導活動,完善我區職工心理健康教育工程。豐富職工文體娛樂活動,深入推進“職工書屋”和“書香企業”建設,啟動通州區首屆職工文化藝術節,組織開展“最美職工”評選、表彰活動,舉辦職工運動會活動,培訓一支職工文化活動骨干隊伍,建設新型職工文化建設示范陣地,以共享理念為引領,讓廣大職工分享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成果、文化成果和社會服務成果,形成供給側與需求側的良性循環和動態平衡。
(通州區總工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