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和發揚偉大建黨精神
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跑贏現代化新賽程
不懈奮斗
——在南通市總工會十四屆六次全委(擴大)會上的報告
(2021年9月10日)
葛 玉 琴
各位委員、同志們:
這次全委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積極踐行省委、市委有關“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要求,認真落實市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省總工會十四屆七次全委會的工作安排,總結今年以來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及“十四五”時期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重點任務,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南通建設的現代化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今年以來,全市工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市委、省總工會部署要求,圍繞力爭全國有影響、力爭全省當一流,爭當長三角工會工作樣板、爭當市級機關一面旗幟的奮斗目標,充分發揮工會在組織職工、引導職工、服務職工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我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戶外勞動者“愛心服務站”建設、勞模精神進校園等多項工作獲全國總工會、省人大、省政協、省總工會及市委領導批示和肯定。市總工會獲評市級機關綜合考核優秀單位,“創新實施思想政治‘領航’工程,引領百萬職工決戰‘過萬億’”項目獲評市改革發展創新創優獎二等獎。
一是黨史學習教育不斷深化。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悟其中蘊含的深厚政治分量、理論含量、精神能量、實踐力量,在全市工會系統部署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引導廣大職工和工會干部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按照市委有關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要求,高標準推進“六個專題”,高質量落實“兩個實踐”,全市工會上下協同、內外聯動,為3400名快遞員、網約送餐員等新就業群體贈送健康體檢;聯合相關單位建成戶外勞動者“愛心服務站”263家,掛牌“女職工康乃馨服務站”71家;開展一線職工、勞模等療休養2650人次;慰問一線高溫作業人員1.5萬余人次;開展線上線下公益培訓270課,受益職工1.5萬余人次;舉辦職工文化活動110多場,惠及職工2萬余人次,受到市委黨史學習教育第八巡回指導組肯定?!拔逡弧惫澣绽锏狞h史學習教育、“勞模+宣講”等做法獲市委、省總工會活動簡報全文推廣。
二是思想政治引領扎實有效。圍繞慶祝建黨100周年全市職工“永遠跟黨走”主題,開展知識競賽、領讀演講、歌詠大賽、攝影比賽等活動,在全省職工“四史”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和全市歌詠比賽中多次斬獲佳績。充分挖掘整合“一網一微一校兩宮”等陣地資源,開辟“職工療休養紅色線路”,打造“職工黨史學習教育站”,以寫紅字、誦黨史、唱黨歌等形式設計推出“工會大學堂”156課、“黨史百年天天讀”專題166期、“青心愛黨·E起誦”36期,唱響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時代主旋律。我市連續第十八年有職工入選“江蘇省十佳文明職工”,全省唯一。組建勞模工匠師資庫,錄制宣講視頻48條,開展“我是黨的螺絲釘”勞模工匠大講堂專題宣講202場,受眾近20萬人次。
三是建功立業氛圍更加濃厚。以協力推進“大項目突破年”活動為主線,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十大重點項目建設百日勞動和技能競賽、城建交通大會戰勞動競賽等,積極推進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等群眾性創新活動,選拔認定全市職工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十大操作法,3978家單位、2.76萬個班組參與“安康杯”競賽,積極助力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以開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提升年”活動為契機,鞏固擴大試點經驗成果,做精做細紡織、建筑兩大行業改革,推動產改工作由試點走向示范、由先行變為先成。全國深化產改專題培訓班來南通開展現場教學,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閻京華、高鳳林等對南通產改充分肯定。海門疊石橋家紡園區成為全國、全省中小企業集群產改的先行樣板。在承辦首期全省民營企業家產改專題示范研究班的基礎上,聯合市工商聯舉辦全市產改研究班,動員引導民營企業家認清產改意義、增強產改自覺。圓滿完成省勞模和全國、市五一勞動獎推薦評選工作,獲表彰省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96個;獲命名全國五一勞動獎7個、全國工人先鋒號6個;命名市五一勞動獎180個、市工人先鋒號104個。實施“建功‘十四五’、勇當排頭兵”勞模示范引領工程,舉辦勞模示范引領工程培訓班,參與籌建市“群英館”勞模展廳工作,我市3位勞模先進的宣講視頻登上全國產業工人學習社區,線上講述崗位成才故事。持續落實小微企業工會經費支持政策,今年全市工會累計返還8964萬元,受益企業3.83萬戶,為南通“萬億再出發”貢獻工會力量。
四是維權服務主責切實履行。推動市政府辦轉發《關于深入做好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的實施意見》,將困難職工幫扶納入黨政主導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開展“工會在身邊·留通過大年”活動,全市工會共走訪438家企業、慰問13330人次。實施“關愛·圓夢”工程,設立60家就業實踐基地,組織1082名青年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將新增建檔40戶困難職工納入第十一輪結對幫扶范圍,為市區144名困難職工及家庭成員購買“醫保南通?!?。開展“促就業惠民生、當好職工娘家人”主題活動,實施就業技能和創業培訓1977人,舉辦專場招聘會10場,推廣應用江蘇工會服務網職工就業平臺,線上線下累計提供5.49萬個就業崗位。承辦江蘇工會“職等你來”促進就業創業直播招聘南通專場,吸引86.53萬人在線觀看,成功簽約136人。南通獲評全省“互聯網+”工會普惠性服務示范城市。開展“與法治同行·為勞動護航”五一勞動法治宣傳服務月活動,設立網上學法驛站、發布維權典型案例,在線開展案例說法。組織“法律錦囊送百企”活動,為108家企業及基層工會開展一對一法律服務。實施企業勞動用工監督評估專項服務行動,為3000多家企業進行勞動用工法律體檢。聯合市人社局開展“金牌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建設活動,舉辦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員調解員崗位技能競賽。聯合市中院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建設的意見》,共同打造“法院—工會和諧勞資支云服務平臺”。發揮工會陽光預警信息平臺作用,加強鎮街園區、村社區和規模以上企業勞動關系預警網絡體系建設,做好勞動領域政治安全工作,維護職工隊伍和社會穩定。
五是工會自身建設得到加強。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推進黨的各項建設,把帶頭做到“兩個維護”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黨組中心組先后開展專題學習研討13次,邀請專家學者進行輔導講座3場。切實履行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制定基層黨組織意識形態工作責任清單,執行微信、網站原創內容發布審核制度。積極融入“黨建帶群建、群團共建”格局,承辦“夏月活力季”主題活動,開展“三亮三比”市級示范單位建設,持續鞏固擴大工會改革成果。全省首家餓了么外賣騎手工會在通成立,全市近50%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加入工會,7516家工會組織、82.29萬會員數據采集錄入實名制數據庫。出臺《對下審計整改暫行辦法》《對下審計回訪辦法》,強化審查審計監督,促進審計成果運用。扎實推進工會全面從嚴治黨,堅持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積極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推動落實“三級書記”責任清單,一體推進“黨建+項目”聯動機制,啟動“攻堅有我”行動,組織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參與疫情防控,不斷加強工會機關黨的建設,獲評“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下面,圍繞繼承和發揚偉大建黨精神,忠誠踐行好工會職責使命,助力南通現代化建設實現良好開局,就下一階段工作,我講五點意見。
一、學深黨史、悟透思想,在更加有力的政治引領中彰顯“凝聚力”。思想政治工作是凝魂聚力的基礎性工程,立足新發展階段、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領、團結的力量。我們要牢記初心使命,增強歷史自覺,不斷鞏固發展黨史學習教育的良好態勢,堅持不懈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廣大工會干部和職工群眾中落地生根。
一要提升思想認識的高度。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是工會組織的政治責任。時代變化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變。面對日益復雜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牢牢把握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這個關鍵點,把宣傳貫徹“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來抓。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職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職工,以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凝聚職工,使廣大職工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始終做黨執政的忠實擁躉和堅實基礎。
二要強化宣傳宣講的深度。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注重用身邊人和身邊事來感染、帶動職工,用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浸潤職工心靈、凝聚工人力量。充分發揮車間、班組的積極作用,全面推進“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進班組”工程,廣泛征集班組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案例,持續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思政教師進企業”宣講活動,大力開展“閱讀紅色經典、講述紅色故事”讀書學史活動,以職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中國夢·勞動美”主題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
三要拓展線上線下的廣度。主動對接全省“工會服務一張網”,全面推進“互聯網+工會”一體化平臺建設,把職工思想政治引領傳統優勢與現代化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把普惠性常態化工會服務與南通智慧城市建設深度融合,鞏固發展工會網上輿論陣地,推進工會媒體融合發展,最大范圍構建職工思想政治引領工作全域網,線上線下全方位、立體式引導職工聽黨話、跟黨走,不斷增強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二、凝聚力量、鼓舞干勁,在更加優異的建功實踐中勇當“排頭兵”。實現“十四五”規劃任務、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工會組織肩負莊嚴使命,每一位勞動者都是主角。我們要牢牢把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時代主題,緊緊圍繞南通勇當全省“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排頭兵的方向指引,更好發揮廣大職工群眾在改革發展穩定中的主力軍作用。
一要以更實舉措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履行各級產改辦統籌協調職責,強化相關部門協同配合,著力解決難點堵點問題。以縣(市、區)特色產業為基礎,以海門疊石橋家紡園區、通州川姜鎮家紡市場、海安常安現代紡織科技園為突破,以24家特級資質建筑企業為依托,鞏固深化紡織、建筑行業試點成果,探索推進產改向中小微企業延伸。
通過提升素質本領、提高地位待遇、促進成長成才、改善生產生活、放大示范引領等機制建設,打造一支有奔頭、有干勁、有技術的現代產業工人隊伍,凝聚一批懂管理、善經營、有情懷的“張謇式”現代企業家群體,推動建立一批有完善規范管理制度的現代企業集群,團結一批具有專業性、指導性、引領性的行業協會,在賦能職工成長中推動企業創新、促進產業振興。
二要以更大力度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圍繞全市重大工程、重要項目、重點產業等,組織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聚焦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創新升級、綠色制造升級競賽;圍繞夯實企業高質量發展基礎,積極發揮班組在企業技術創新、綠色生產、安全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廣職工素質建設工程,加快培養南通創新發展急需的各類高技能人才,推動企業完善技術工人培養、使用、考核、激勵機制,引導職工參與科技創新,促進職工創新成果交流轉化,在增強職工獲得中助力企業成長、服務經濟發展。
三要以更高水平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努力擴大對新就業形態勞動群體的覆蓋面和服務面,采取有效措施筑牢勞動領域政治安全的組織基礎、工作基礎、群眾基礎,健全完善勞動領域風險排查預警、疑難問題聯動化解、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機制,全力做好勞動領域維護政治安全工作,切實把“五個堅決”要求落到實處。加強勞動安全宣傳和勞動保護教育,充分運用工會線上線下等渠道,讓廣大職工了解疫情防控規定,掌握勞動保護技能,形成群防群控保安全的良好氛圍,鞏固擴大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和安全生產良好態勢。
三、因勢而謀、順勢而進,在更加細致的權益維護中織密“保障網”。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是工會組織的基本職責,是工會贏得職工群眾信賴和支持的關鍵所在。我們要把牢以職工為中心的“方向盤”,找準職工急難愁盼的“落腳點”,在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上追求更大作為。
一要聚焦抓協商,有序推進民主管理。積極維護職工民主政治權利,推動各類企事業單位建立健全職代會、廠務公開、協商民主和職工董監事制度。多措并舉提升集體協商質效,加強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建設,探索快遞行業等新就業形態行業集體協商,切實保障職工的勞動經濟權益。推廣技術創新、能級工資等專項集體合同制度,讓職工技能水平真正與薪酬等級掛鉤,使更多高技能人才收獲相匹配的待遇回報。
二要聚焦抓源頭,依法維護職工權益。開展多種形式勞動法治宣傳,持續開展企業勞動用工風險“法律云體檢”“法律錦囊送百企”等公益活動,幫助發現和化解疫情影響下勞動關系隱患。健全多元化解勞動爭議糾紛機制,深入推進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加強組織建設,完善工作機制,提升調解質效。加大工會法律援助力度,推進工會法律援助服務中心(站、點)網絡化實體化規范化建設,健全完善工會法律援助“半小時”服務圈,為職工提供便捷快速優質的法律維權服務。
三要聚焦抓創新,積極參與社會治理。主動適應時代變化和職工需求變化,創新工會組建形式和入會方式,創新服務方式方法和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區域社會治理和平安創建,推動工作向基層前沿延伸、向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進工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加強對勞動關系領域社會組織的政治引領、示范帶動和聯系服務,通過項目合作、購買服務等社會化、市場化方式,引導社會組織在提升產業工人素質、服務新就業勞動者需求等方面提供專業化服務。
四、聚焦重點、突破難點,在更加貼心的普惠服務中當好“娘家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我們要始終保持同職工群眾的密切聯系,在新的征程上為實現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積極作為,團結帶領職工群眾向著共同富裕目標穩步前進。
一要為勞模先進、工匠人才群體建平臺送關愛。不斷創新載體形式,積極拓寬渠道平臺,推動完善勞模政策,切實提升勞模地位,做到政治上關心、生活上體貼、待遇上傾斜,營造尊重勞模、關愛勞模的濃厚氛圍。更加注重勞模和工匠人才隊伍建設,深化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建設,為勞模工匠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充電”教育培訓,推動勞模服務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精準化,帶動更多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競相涌現。
二要為困難職工、一線職工群體列清單辦實事。鞏固拓展解困脫困成果,分類實施生活救助、子女助學、大病救助等梯度化、常態化幫扶。深入開展“工會在身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持續推進一線職工、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促進戶外勞動者“愛心服務站”擴面升級,加強職工心理健康關愛,實施女職工康乃馨計劃,開展送演出、送展覽、送電影進基層等活動,不斷提升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要為新就業形態、農民工群體解難題優服務。貫徹落實全總關于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意見要求,通過抓龍頭、促延伸、優服務,以單獨建會、行業工會、商圈工會、社區工會等多種組建形式,不斷擴大工會組織的有效覆蓋。聚焦貨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等新業態群體,抓住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安全衛生等關鍵領域,通過贈送健康體檢、夏季安康“三送”、公益培訓、免費療休養等服務項目,讓新業態勞動者充分感受到工會的溫暖。推動新生代農民工提升職業技能,促進農民工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城市。
五、增強動力、激發活力,在更加完善的自身建設中鍛造“先鋒號”。改革創新是時代發展的最強音,是推動工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們要認真謀劃、扎實推進“十四五”時期工會改革,大膽創新管理模式、運行機制、方式方法等,努力使工作更加符合黨委政府要求,更加契合實際需求,更加貼近職工訴求。
一要持續強化黨建帶工建。全面融入“大黨建”工作格局,以“區域化黨建”引領“區域化工建”,扎實開展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帶工建、工建促產改”“三亮三比”示范單位建設,推進企業黨組織和工會組織同步設置,黨建陣地與工會陣地同步建設,黨工干部配置同步統籌考慮。聯動開展“群團共建”四季活動,積極拓展與其他群團組織合作發展空間,加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形成聯學聯議、共建共享,互通有無、互惠共贏的“大群團”工作模式。
二要持續深化工會改革。深入實施“縣級工會組織規范化建設”行動,加強對縣(市、區)工會改革情況的督促指導,推動工會改革向基層延伸。抓好產業工會組建換屆,定期開展片組活動,提升產業工會工作活力。堅持將資源和力量向基層一線傾斜,幫助解決人員、經費、場所不足等問題。加大新任基層工會主席業務培訓力度,持續做好社會化工會工作者的招聘、教育、管理、激勵,培養一支懂業務、有方法、能干事的專業化基層工會干部隊伍。突出工會服務陣地的公益屬性,積極穩妥推進工會事業單位改革。
三要持續優化作風建設。貫徹落實省委、市委關于“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要求,組織開展好工會干部基層蹲點活動,積極培育經常深入一線、密切聯系群眾、堅持問題導向、注重講求實效的優良作風。加強工會系統基層黨組織建設,做優做強“工會在身邊”黨建品牌,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服務功能、組織功能。轉變機關工作作風,落實日常監督管理,堅決糾治“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真正把工會組織建設成為職工之家,當好職工最可信賴的“娘家人”。
同志們,壯美藍圖已經繪就、壯闊征程已經啟航。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凝心聚力、守正創新,乘風破浪、勇立潮頭,在扎根基層、化解矛盾、狠抓落實中同職工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力以赴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跑贏現代化新賽程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