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南通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工會主席包惠東:作為國有企業的工會干部,能夠參加南通市工會十四大,感到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心情激動。市委書記陸志鵬的重要講話,對工會工作提出了加強黨的領導,增強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的明確要求,工會工作的方向更加明確。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葛玉琴代表第十三屆委員會所作的工作報告,主題鮮明,思路清晰,工作回顧實事求是,形勢分析深刻透徹,工作部署措施有力,指導性、針對性、可操作性都很強。工代會結束后,我們將立即傳達貫徹會議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打造員工信賴的職工之家,著力夯實工會基礎工作,鑄造員工崗位創新品牌推進經濟建設高質量發展,鑄造城鄉支局“四小”(小食堂、小浴室、小衛生室、小活動室)品牌加大力度關心關愛員工,促進南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發展,為“強富美高”新南通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南通雙弘紡織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王瑞根:聆聽了葛主席的工作報告,我充分認識到全市各級工會組織和百萬職工,在建設“強富美高”新南通中,有序有效,有力有為,全國有影響、全省數一流。工作報告全篇控制在萬字以內,在總結工會成績時,用了118組事例和數據,真真切切、確確實實,充分彰顯了主力軍作用,令人鼓舞。工作報告分析了新時代南通工會工作的新形勢、新特點、新要求、新任務。從統領、遵循、導向、實踐四個方面,全面吹響了江海大地上的勞動最強音,全面展開了嶄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全面部署了爭當“一個龍頭、三個先鋒”的新使命,催人奮進。作為最基層的非公企業工會主席,要敬業履職,做發展智囊團,當職工娘家人。第一項任務,就是通過大討論、大培訓、大宣講等形式,傳達落實好市工代會精神,團結組織、服務凝聚廣大職工,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忠誠高舉黨建一面旗,匠心專注江蘇一根紗,弘揚“四神”,培育“四德”,營造“四風”,再謀服務職工新品牌,再上經濟發展新臺階,再創工會事業新輝煌!
江蘇優嘉植物保護有限公司工會副主席、人事管理員、辦公室主任助理馬越:優嘉植保是一個有速度、有質量、有責任、有口碑的企業。圍繞這“四有”,優嘉工會主要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圍繞中心任務,著力做好經濟技術工作。以班組管理為抓手,持續夯實基礎管理。堅持開展合理化建議征集工作,發揮廣大員工聰明才智,積極為公司發展出謀劃策。結合公司實際,開展勞動競賽、技能比武,提升職工隊伍素質,促進企業經濟發展。二是堅持民主管理,激發員工活力。堅持以職工代表大會為組織形式的職工民主管理,認真開展職工代表提案的征集工作,做好落實與反饋。通過企務公開、段務公開,充分發揮工會的民主監督作用。定期召開雙月后勤會、民主生活會,了解職工需求,做好服務改進。三是創新新時代工會工作,打造幸福企業。優嘉工會通過抓好生活區陣地建設,為職工提供優質的生活后勤服務。通過持續做好“五慶賀、十關心”工作以及困難職工幫扶,營造公司團結互助的親情氛圍。通過常態化開展職工喜聞樂見的各類文體活動,豐富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通過開展“如東是我家”、“宜居南通”主題活動,積極對接當地企事業單位,組織“青工聯誼會”,幫助員工了解當地人文,融入本地、扎根南通。
海門市悅來鎮總工會副主席朱善新:聽取葛玉琴主席在市工會十四大上的工作報告,我倍感鼓舞,同時深感自己肩負的責任。作為鎮工會副主席,我將以此次大會為契機,會后及時組織基層工會干部認真學習和全面落實大會精神。結合本鎮實際,繼續深化企業黨工共建工作,積極探索村級工會聯合會建家新思路,為小微企業職工營造良好學習和業余生活環境。創新工會服務大局服務職工的活動載體,為企業發展助力,為職工權益代言,努力彰顯工會組織作為,充分發揮廣大職工在南通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主力軍作用。
南通市港閘區永興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丁祎:葛主席在報告中指出,今后的五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基本現代化建設的探索期,也是推進高質量發展,走在全省前列的攻堅期。俗話說,南通向上,生活向北。作為港閘區先進工作者,全科副主任醫師,應該以這次大會為契機,立足本職,全面推動基層醫療技術能力和服務能力雙提升,努力打通百姓就醫最后500米,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真正做好百姓健康守門人。使港閘經濟開發區老百姓就醫更便捷,幸福指數更高,獲得感更強。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竹行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人大工委主任、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工會主席張紅:有幸參加市工會十四大,聆聽了葛主席所做的工作報告,對今后如何做好工會工作深有感觸:一要夯實基層工會基礎。我們將以組織建設為基礎,以作用發揮為關鍵,以職工滿意為標準,突出服務職工、突出問題導向、突出改革創新,努力把基層工會建設成為職工群眾信賴的“職工之家”。二要著眼行業創新工作。竹行是鋼絲繩之鄉,我們將以高質量發展為根本目的,以行業工會建設、工資集體協商、職工勞動保護為重點,突出維護好職工的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安全衛生等基本權益,創新工作達到職工多元化需求能有效實現。三要做實暖心關愛服務。我們將繼續注重對職工的各類關懷,在滿足職工日益增長的美好需求中,提高職工共建共治共享水平,更多
地到職工群眾中去,幫助職工排憂解難,做職工群眾信賴的“娘家人”。
(宣教部 供稿)